您好,欢迎访问苏州赛为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技术支持

官方客服: 400-9699-882
技术咨询: 137-0173-5866
技术资讯

环保科普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知识问答2

文章出处:技术资讯 网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发表时间:2021-09-06 16:35
20环境噪声的危害有哪些?
(1)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研究发现,仅40dB~50dB的较轻噪声便会影响人的睡眠,40dB的突发噪声能使10%的人惊醒,而当突发噪声达60dB时,70%的人会被惊醒。环境噪声长期干扰睡眠,会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甚至产生神经衰弱症候群等情况,可严重影响正常工作。
(2)致聋。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与噪声的强度和噪声暴露时间的长短有关。噪声强度与暴露时间共同构成噪声暴露剂量,决定噪声对听觉系统影响的大小。一般情况下,85dB以下的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而85dB以上则可能损伤听力。研究表明,长期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耳聋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3)其他。损害心血管系统,长期接触噪声将会使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在平均70dB的噪声环境中长期生活的人,心肌梗塞发病率将会增加30%左右,夜间噪声会使发病率更高。强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女性受噪声的干扰,还会出现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情况。
环保科普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知识问答2
21人耳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声波由外耳传至内耳,再经听神经传至听觉中枢,最终经大脑皮层分析后,方可成为人们能理解的声音。这是一个极其精细和复杂的过程,需要整个听觉系统的参与。人的听觉系统可分为外周和中枢两部分。外周听觉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和听神经。中枢听觉系统是指位于听神经以上的所有听觉结构,主要由脑干至大脑皮层的多级神经元构成。
环保科普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知识问答2
22什么是听阈?
通俗点讲,听阈(hearing threshold)就是听到声音的门槛。要人能够听到,不是任意大小的声音都可以,必须在声音的强度达到一定的量值才行。在人耳听觉可以感受到的20Hz-20kHz声音频率范围内,能引起人耳听觉的最小声音强度叫做听阈。听阈直接反映了听觉感受器的灵敏程度,听阈越低,表示很小的声音就能听到,说明听力好,反之,听阈高,表示很大的声音才能听到,说明听力不好。
环保科普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知识问答2
环保科普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知识问答2
23听觉机理是如何作用的?
人类可以听到20Hz-20kHz频率范围的声音,并且具有在背景噪声中分辨出某些特殊频率声音的能力。这种听觉的高度敏感性依赖于整个听觉系统(包括外周听觉系统和中枢听觉系统)的正常功能。其中,外耳、中耳将振动能量传递到内耳的听觉感受器——耳蜗,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毛细胞能感受声波振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经听觉传导通路将声音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各级听觉中枢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使人能精确地分辨声音的强度、频率、音质、时程及声音的来源和方位。        
环保科普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知识问答2
24噪声对听觉有哪些影响?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低强度的噪声能影响人们的交流、工作和休息,但不会对听觉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损害;较高强度的噪声则可能导致暂时性听力损失;当噪声强度超过某临界水平,便会对听觉系统产生永久的不可逆性损害,甚至伤及听觉中枢系统。噪声造成的听力损失与噪声的强度、接触噪声暴露的时间和次数以及噪声的性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噪声的强度与听力损伤呈正相关关系,即噪声强度越大,听力损失越严重;人在噪声环境中暴露时间愈长、接触次数越多,听力损失愈重。高频噪声比低频噪声对听力的损害大,窄带噪声比宽带噪声对听力的危害大,脉冲噪声比连续噪声危害大。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主要表现为暂时性阈移、永久性阈移和声创伤。
环保科普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知识问答2
25什么是听觉适应?
适应是许多感觉功能所共有的一种生理特性。听觉适应是持续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当声音强度适当,持续时间不是太长情况下,听力在数秒到1分钟内恢复到初始水平。有研究发现,当声音只作用于一侧听觉器官时,两耳都会发生听觉适应现象,说明听觉适应现象依赖于听觉中枢的作用。如果声音较强或持续作用时间过长,听力阈移达30dB以下,经过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天或更长时间听力才能恢复的情况称为听觉疲劳,也称为暂时性阈移。在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中,蜗后病变的病人容易出现听觉适应与听觉疲劳现象。
环保科普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知识问答2
26什么是听觉疲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增大,频繁出入各种噪声环境,同时伴随手机、随声听等高科技通讯、娱乐产品的普及,我们周围的噪声越来越多。
可能许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刚离开比较吵闹的环境时,会感到听觉变得迟钝,原来能听得见的细微声音也听不见了,有些人可能会为此紧张,去医院就诊,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暂时性听力损失。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听觉疲劳(auditory fatigue),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中,听力出现下降,听力损失达15dB-30dB,离开噪声环境需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会逐渐恢复。它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如长期或反复在强噪声暴露条件下工作,就会导致永久性的听力下降。因为目前医学上还没有使听觉毛细胞再生的方法,只有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来补偿部分听力。故目前只能强调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首先,尽量避免接触较强噪声或长期处于噪声环境,如必须接触则注意使用耳塞、防护耳罩等防护装置。其次,在户外或嘈杂场合,最好减少打电话及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对于喜欢用耳机听音乐的年轻人建议改用开放式的扬声器,音量调至适中即可。另外,若已经出现听力下降或相关症状,如耳鸣、眩晕、疲劳、头脑发胀、心烦气躁等,应及时就诊,进行医学干预。
环保科普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知识问答2
27什么是噪声性耳聋?
说起噪声性耳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噪声导致的耳聋。医学上指人们长年累月在噪声条件下工作或经常受到较强噪声刺激,听觉器官出现不可逆的损害,从而使听力出现不可逆的下降,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噪声为什么会引起耳聋呢?噪声引起耳聋的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是有三方面:1)机械性损伤:强噪声可引起内耳结构震荡,使听毛细胞结构破坏、纤毛结构异常;2)代谢性损伤:持续噪声刺激可增加听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的耗氧量,细胞代谢紊乱,进一步发展可致细胞传入和传出神经末梢病变、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坏死;3)噪声致内耳微血管痉挛,血液循环减少,致内耳缺氧,使末梢感觉器官发生病变。
噪声性耳聋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主要特点是进展缓慢、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高频听力下降早期不易觉察,故发现时往往因损害时间较长,损害程度也较重,得不到医学的及时治疗。所以,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预防措施:1)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2)增强预防意识,进行健康教育;3)长期接触噪声者或进入强噪声区域,要尽量佩戴护听器,要定期检查听力, 建立听力健康档案及听力记录, 及时发现听力问题, 妥善处理;4)企业管理者对强噪声作业环境应努力创造条件,进行噪声治理;对于暂时不能治理的高噪声环境,应加以必要标识,提醒作业者尽量佩戴护听器,进行被动防护,以保护职工听力。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分紧张,并不是所有的噪声都对人体有害。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在一些情况下,因为其声掩蔽效应还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产生听觉损害的往往是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所以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
环保科普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知识问答2
28噪声
对人的生活和学习有哪些影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注意到,周围有很多人抱怨:在现代都市中很难觅到一块“宁静之地”,想做到“双耳不闻窗外事”已不可能。现实确实如此,在我们享受科技产品带来的甜头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其副产品---噪声。我们20年以前少见的问题,如失眠、神经衰弱、心理障碍等现在已经困扰很多人。这虽然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压力有很大关系,但噪声在其中的作用绝不容忽视。
噪声源特性不同对人们睡眠的干扰程度也不同。如40dB(A)条件下,无论是相同声级的连续性噪声还是脉冲性噪声均对人的干扰较小,仅约10%人们的睡眠会受到干扰;但当噪声达到65dB(A)时,40%人们会感觉到连续性噪声的影响,而80%人们会被相同声级的脉冲性噪声惊醒。因此,噪声越大,对睡眠的干扰程度也越大;在相同声级下,脉冲性噪声对睡眠的干扰影响要远大于连续性噪声的影响。
广义上讲,噪声是人们对一定条件下不需要的声音的总称。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一大公害。无处不在的噪声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它不仅可引起听力损失,还可以干扰休息和睡眠,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失眠、耳鸣、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增加工伤和事故风险。
环保科普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知识问答2
29噪声可能引发什么疾病?
我们可能听过很多人抱怨自己经常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甚至心慌、头痛,可到医院做各项检查都查不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遇到这种情况,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会追问病人的工作、生活环境,并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周围环境噪声所致,当他们到安静环境后,症状往往会消失。
噪声无处不在,室内、单位、马路、地铁、公交车、野外,更不用说各种娱乐场所、工厂,应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噪声中。可很多人可能对噪声并不重视,认为它对健康不会造成危害,但很多医学研究已经表明,噪声能给人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双重危害。
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或生活的人,不仅听觉容易受到损害,而且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等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各种疾病。较强的噪声还能使人感到耳内疼痛,并可能损害胎儿大脑部分区域,导致儿童智力低下。同时,噪声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使人急躁、易怒,造成疲倦。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当然,噪声也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关,同一种声音在人心情好时可能让人感觉动听,而心情差时则会导致各种不适,因此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才能避免其危害,永葆健康。
环保科普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知识问答2
30什么是噪声暴露?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时周围环境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嘈杂的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人在环境中受到周围噪声的影响,称为噪声暴露。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与环境噪声的关系是平衡和谐的,低水平的背景噪声对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我们平常没有注意。暴露于较高水平的噪声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噪声的来源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大,噪声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噪声可以引起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血压升高,内分泌功能紊乱,女性可导致月经功能紊乱等多个器官系统的改变。强烈的噪声甚至可以造成耳聋,高血压患病以及心脏病发病风险升高等。
噪声的大小可以用dB表示。如办公室内的噪声水平通常在40dB-60dB。交通繁忙的路边噪声水平大约在70dB-80dB。大型喷气客机起飞时的噪声可达120dB。火箭起飞时的噪声可达140dB。
治理环境噪声,降低环境噪声暴露水平,保护公众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
环保科普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知识问答2
31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及社会噪声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产业革命以来,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的噪声。噪声不能集中处理,需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控制。
环保科普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知识问答2
  • 联系我们
  • 公司电话:0512-89573195
  • 技术咨询:13701735866
  • 通讯地址:苏州工业园区东平街286号创意产业园五期浩辰大厦301室
  • 苏州研发基地:吴江黎里镇申龙路666号
  • 网站XML地图
Copyright 2020 苏州赛为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 苏ICP备20013489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苏州网站建设
分享到
一键拨号 一键导航